PCR再生改性塑料对塑料企业挑战与破局产业链协同关键

PCR再生改性塑料对塑料企业挑战与破局产业链协同关键

2025-10-27 8次

    随着全球各国对塑料制品按比例使用再生塑料的阶段目标相继明确,越来越多的大品牌已在实施PCR项目。因此,不管是从绿色循环经济出发,还是政策法规的要求,PCR材料在未来的市场需求将是将呈现增长的态势。

    在“双碳”目标与全球塑料污染治理的双重压力下,再生聚丙烯(PCR-PP)正以颠覆性姿态重塑塑料行业。这种由消费后塑料回收再生的材料,不仅减少了对原油的依赖,更将废弃物转化为高价值资源。

    PCR(Post-ConsumerRecycled)即“消费后回收材料”,指产品使用后经回收、加工再利用的材料(如废弃塑料瓶、包装经回收制成的再生塑料)。PCR认证是由第三方机构对产品中“消费后回收材料的比例、溯源、加工过程环保性”进行的合规性评估与认证。

    挑战与破局——产业链协同是关键

    尽管前景广阔,PCR-PP仍面临三大瓶颈:

    1.回收体系碎片化:2023年中国废弃电器规范回收率仅37.17%,大量塑料流入灰色产业链;

    2.技术成本高企:高端应用需99%以上纯度,而传统分拣成本占再生总成本的40%;

    3.标准缺失:国内仅5项再生塑料国家标准,下游企业对材料安全性存疑。

    破局之道在于协同创新。例如,睿莫环保联合上下游企业构建“碳足迹数字化平台”,实现从回收到成品的全流程溯源;政策层面,多地试点“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要求车企、家电企业承担回收义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