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再生改性塑料对适用范围行业追溯要求规范标准
PCR再生改性塑料对适用范围行业追溯要求规范标准
全球快消品品牌对PCR包装的需求增加,但中国做为最大的再生塑料生产和供应地区,没有区分“消费后再生塑料(PCR)”和“工业后再生塑料(PIR)”,概念模糊不清、来源不明、分类不清、存在一定混用/冒用风险,成为进入国际市场和品牌采购商的阻碍。
PCR再生改性塑料对适用范围行业追溯要求规范标准:
可追溯性要求
·原材料的接收
消费后再生塑料(PCR)的原料应是消费后塑料,不应混入任何消费前塑料或原生塑料。
原材料不应混入危险化学品、农药等污染的废弃塑料包装物、废弃一次性医疗用塑料制品等塑料类危险废物。
再生工厂不应接收和使用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染色剂、添加物。
·原材料的日常检测
再生工厂应建立原材料的检验或验收标准,并对其来源、组成、品质、回收链条进行检验和/或验证以保证符合消费后塑料生产要求,并保存接收原材料的种类、图像、来源、包装形式、运输和重量等相关记录。
·原材料的使用
再生工厂对消费后塑料及辅材料使用进行控制,严格遵守原辅材料出入库、存放及领用手续,并保存相关记录
原材料的监督管理
再生工厂应接受来自指定评价机构每年不少于一次的针对消费后再生塑料(PCR)加工原材料的随机抽样检测,以保证消费后再生塑料(PCR)的真实性和可溯性。注:在检测聚酯类消费后材料时,可参考GB/T39026-2020循环再利用聚酯(PET)纤维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