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消费后回收材料申请塑料原材料追溯来源标准规范

PCR消费后回收材料申请塑料原材料追溯来源标准规范

2025-09-09 22次

    塑料行业作为重要的工业领域,其高碳排放、难降解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据相关数据显示,传统塑料生产过程中,从原油开采、炼化到树脂合成,每生产1吨原生塑料约排放3.8吨二氧化碳,且大量塑料废弃物填埋或焚烧后,还会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与环境污染。

    PCR材料是指由家庭或商业、工业、机构等设施作为最终产品用户产生的、不能再用于其预期用途的材料,这些材料被收集起来,经过分类和处理(清洗、破碎、熔融等),重新制成可用于新产品的原材料。来自“消费后”的废弃物,即产品已经被消费者使用过并丢弃的。

    从市场层面来看,PCR再生改性塑料的市场接受度仍有待提升。部分企业因担心再生塑料的性能稳定性与安全性,对使用PCR再生改性塑料持谨慎态度;同时,由于PCR再生改性塑料的生产流程较长(包括回收、清洗、改性等环节),其生产成本略高于原生塑料,在缺乏政策补贴与市场激励的情况下,企业使用PCR再生改性塑料的积极性不足。此外,消费者对PCR再生改性塑料的认知度较低,部分消费者认为“再生塑料不如原生塑料安全”,影响了含PCR再生改性塑料产品的市场推广

    应完善PCR再生改性塑料相关的政策体系与标准体系。一方面,加大政策补贴力度,对使用PCR再生改性塑料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碳减排补贴等激励,降低企业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加快建立PCR再生改性塑料的碳减排核算标准与认证体系,明确碳减排量的计算方法与认证流程,支持企业将碳减排量纳入碳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化手段提升企业的积极性。此外,还应加强废旧塑料回收体系建设,加大对中小回收企业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完善回收网络,提升废旧塑料的回收效率与质量,保障PCR再生改性塑料的原料供应。

    主要的PCR认证标准

    1、材料来源与追溯性:再生材料必须来源于消费后废弃物,而非生产废料。另外,企业需提供完整的追溯文件,包括回收记录、加工记录、供应商资质证明等,确保材料来源可追溯;

    2、再生材料比例:产品中必须包含一定比例的PCR材料;

    3、环境与社会责任:主要是环境可持续性(减少废物排放降低能源消耗等)和社会可持续性(遵守劳工权益、反腐败等);

    4、质量与性能要求

    5、管理体系:企业需建立PCR管理体系和进行管理评审及PCR数据管理;

    6、供应链管理:从下单、采购、生产到仓储,各环节需遵循PCR监管标准。

    在全球碳减排浪潮与塑料污染治理的双重背景下,PCR再生改性塑料不仅是解决塑料废弃物污染的有效手段,更是推动塑料行业实现可持续碳减排的关键路径。尽管当前其发展面临技术、政策、市场等多方面的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政策的持续完善与市场需求的逐步释放,PCR再生改性塑料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