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再生改性塑料认证对塑料制品工序三大核心环节标准

PCR再生改性塑料认证对塑料制品工序三大核心环节标准

2025-08-28 13次

    PCR(Post-ConsumerRecycled,消费后再生)改性塑料凭借“变废为宝”的特性,成为连接塑料回收与低碳生产的关键载体,而PCR再生改性塑料认证,则为规范回收工序、放大碳减排效益提供了标准化“标尺”。从回收分拣的效率提升到改性加工的能耗优化,认证体系正以全流程管控的逻辑,推动塑料制品回收工序从“被动减碳”向“主动降碳”转型。

    塑料制品回收工序的碳排放主要集中于分拣、清洗、改性三大核心环节,这些环节的“低效化”与“非标准化”,是制约碳减排的主要瓶颈,而PCR认证通过针对性管控,实现了对痛点的精准破解。

    PCR再生改性塑料认证对塑料制品工序三大核心环节标准:

    在分拣环节,传统人工分拣不仅效率低(人均日分拣量不足1吨),还易因分类错误导致再生原料纯度不足——若混杂不同类型的塑料(如PP与PE混合),后续改性需额外增加分离工序,每处理1吨混杂原料将多产生50-80kgCO₂当量的碳排放。

    在清洗环节,传统“高水高碱”清洗工艺是碳排放与污染的重灾区——每清洗1吨塑料废弃物需消耗50-80吨水,且废水处理过程需额外消耗能源,产生约100kgCO₂当量的碳排放。PCR认证明确要求清洗工艺需采用“低水耗+可循环清洗剂”

    在改性环节,这是回收工序中能耗最高、碳排放占比最大的环节(约占全工序碳排放的40%-50%)。传统改性工艺因设备老化、温度控制精度不足,导致熔融温度偏高(较合理温度高10-15℃),每生产1吨PCR改性塑料需多消耗80-100kWh电能,对应增加约60kgCO₂当量的碳排放。PCR认证通过“工艺审核+设备检测”双重管控,要求改性设备需具备智能温控系统(温度波动不超过±2℃),且需采用节能电机(能效等级不低于IE3)。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