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再生塑料制品对塑料行业面临挑战应对策略

PCR再生塑料制品对塑料行业面临挑战应对策略

2025-07-21 43次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各行业都在努力探索有效的减碳路径。塑料生产行业由于其原料多来源于化石燃料,在生产和处置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碳排放,成为了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

    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电工、通讯电子、新基建、新能源、现代农业、现代物流、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医疗健康等众多行业,充分体现了其技术的先进性和产品的广泛适用性。

    PCR,即Post-ConsumerRecycling,意为消费后回收塑料。PCR再生改性塑料认证,是对将大众消费品塑料回收再利用过程及产品的认证。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和流程,确保回收塑料在重新加工成可用材料的过程中,符合环保、质量等多方面的要求。

    塑料垃圾若得不到有效回收利用,进入填埋场或自然环境,不仅会造成视觉污染、土壤破坏、微塑料等环境危害,在分解过程中还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如甲烷等高效温室气体。通过PCR再生改性塑料认证的企业,构建了完善的塑料回收体系,将原本废弃的塑料重新投入生产循环。这不仅减少了塑料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从另一个角度看,也避免了因垃圾处理不当产生的额外碳排放。

    PCR再生改性塑料认证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回收体系不完善:目前全球塑料回收率并不高,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显示,全球每年产生的塑料废弃物超2亿吨,其中只有大约9%被回收利用。在我国,虽然回收率相对较高,但也存在回收渠道分散、回收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导致回收塑料的质量参差不齐,影响PCR再生塑料的生产质量和认证通过率。

    2、技术研发投入大:要实现塑料的高效回收、保级再利用,需要不断投入研发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如道恩股份的一系列先进技术研发。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高昂的研发成本成为阻碍其开展PCR再生塑料业务并获取认证的重要因素。

    3、认证标准复杂:PCR再生改性塑料认证涉及多个标准,如GRS、ISCC、UL2809等,每个标准都有其详细的要求和评估流程,企业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满足这些标准,增加了认证的难度和成本。

    PCR再生改性塑料认证为塑料生产企业的碳减排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通过减少原生塑料生产、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众多企业已经在碳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目前推进PCR再生改性塑料认证面临着回收体系不完善、技术研发投入大、认证标准复杂等挑战,但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完善回收体系、加强技术研发合作与政策支持、借助专业认证服务机构等措施,能够有效应对这些挑战。

返回列表